广州手机配件价格虚拟社区

苹果输掉数据线,谷歌单挑全世界,智能照明能成啥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恭喜你,看到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标题还带着好奇的心点进来,证明你和少数派一样脑洞特别大,咱们都是那1%的人呐?

  最近Google像打了鸡血,先是人工智能AI阿法狗挑战世界顶级围棋手李世乭,最终以4:1完虐对手,据说还顺带秀了把中文,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至少在写字方面还保有虐狗的优势。

  接下来就是每年一届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这次更是宣战Facebook、亚马逊和苹果,摆出单挑全世界的架势。


  回过头来看苹果这边真是倒霉催的——和FBI大战4回合、iPhone销量首跌、第二财季营收13年来首次下滑、自家总部还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员工死亡事件……但是我们今天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

  最近看到一篇《一根苹果数据线背后的血战》,说的是苹果以“保护手机数据的安全传输”、“防止不稳定的电压对手机和用户造成伤害”为由(总之你要理由苹果可以给你1万个)强制用户使用认证过的数据线,为此还特意在数据线上弄了个加密,结果还是惨遭寨厂破解。

  作为一个粗通技术的人来说,我的第一反应就觉得奇怪。手机数据线嘛,质量好、里面的金属电线不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护数据传输安全倒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至于不稳定的电压……,前有电源的稳压模块,后有移动设备的过欠压保护,你一根数据线瞎掺和啥?质量好的数据线生产技术又不难,还用得着你苹果花大力气又是认证又是保密的?


MFi认证标志

  琢磨半天,想明白了。这大概就是借“保护用户利益”之名,行垄断产品之实,妄图打造所谓的“商业闭环”吧?虽然我经常用苹果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一个好产品,但这次我还是要说——这!个!产!品!糟!透!了!

  我们知道单纯好品质的数据线技术门槛并不高,而且那些所谓的“保护”都可以借由其它产品来完成。除非,苹果自己的产品连基本的保护措施都没有。

  所以,问题来了,那附加在数据线上的那些额外的电子模块给用户带来了什么体验呢?

  答案是没!有!

  所谓“保护”不是为用户准备的,而是为苹果的“商业闭环”准备的。所以,这就给用户造成了困扰——我为什么要给为你服务的功能买单?

  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在此之上的种种怪像。

  首先是客户不买账。所谓的“认证”数据线究竟比一般数据线的用户体验好在哪里?这可不像安卓系统和iOS的区别那样清清楚楚。所以如果可以选择便宜,我们为什么不?


  其次,苹果设置的“认证”在大幅增加产品成本的同时并没有改善用户体验。所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培育了仿冒市场和养活了一大批仿冒企业。而且每次苹果升级产品、修正加密模块的Bug,那些破解加密模块、生产数据线的人都会发出自内心的欢呼。

  更恶劣的是,这恰恰给了劣质数据线一个理由——反正用不了多久,何必生产质量好的?事实上,苹果的这个“认证”已经和假冒数据线厂商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共生关系。也就是说,只要这样的认证存在一天,就会有需求假冒产品的用户和产品的提供者。当然不能说假冒市场就完全没有责任,可你让别人为你买单,是不是也得考虑一下这么做的代价呢?

  这里再说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软件的盗版问题,其中以盗版游戏最为影响深远。记得我小时候正版游戏根本找不到地方买,那时候玩正版游戏可比现在的“人傻钱多”牛气多了。可是这几年盗版问题在显著变少,现在到网上找个破解版的游戏比原来难多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苹果身上,苹果在2008年为iPhone手机打造了应用商店,刚开始肯定是不赚钱的,但是到2015年应用商店营业额创纪录地超过了2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

  同样出自苹果,同样是盗版和正版的区别,同样给用户带来差不多的体验,那为啥软件和数据线之间的差距就那么大捏?

  我想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对待用户的态度上,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或提高效率,从根本上是为了用户着想的(甚至软件的支付方式也越来越人性),所以一旦经济形势发展起来用户就会和开发者达成谅解,购买正版,以支持后续的开发。这不是说用户变得善良了,不想买盗版了,而是想用购买正版来支持后续开发,让自己不断地获得更好的体验。

  本质上这是一个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双赢的商业模式。而到了数据线这里就讲不通了,我付费是为了给你巩固垄断地位来提高你的议价能力,从而让我付出更高的价格来买商品?不客气地讲,这都接近强盗逻辑了。

  仔细看苹果的问题,实际上其解决方案和技术已经没有多大关系。相反,保密技术更新越快对于广大仿冒厂家来说就意味着更大的商机。问题的源头主要还是在对整个产品行业的了解及商业决策上。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羡慕苹果的商业“闭环”——也就是软硬件通吃的模式,只是早期电脑企业的一个常态。

  想当初IBM、王安电脑莫不如此。而现在的苹果只是在延续这个惯性而已。但时代是在发展的,如果一味的抱残守缺,那么哪怕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苹果也会遭遇滑铁卢。

  我们再回来看看谷歌,在单挑全世界的I/O开发者大会上Google推出一款叫做“Google Home(谷歌家庭助手)”的硬件产品,而且是第一个亮相哦。你可以通过这款产品来控制家里所有的智能产品,还可以通过谷歌研发的语音技术(Google Assistant)来进行声控,号称一句OK, Google包治百病。

  港真,我一开始看到的时候,还以为华强北植入了,没想到竟然是这种谷歌产品。

  我认为这个功能注定不会有广泛用途,这也是这个产品的底层逻辑决定的。


1
所谓的万能遥控器,一家准备有几个? 

  是不是你在客厅里拿着遥控器看电视,我就不能在卧室里调空调了?或者我设空调温度的时候还得专门和你说一声?如果以上场景一个遥控器不够,那为啥还要用“万能”的呢?而且您家的遥控器有几个?房子有多大,以至于经常找不着正确的遥控器?


2
被遥控的产品形态问题

  现在市场上有遥控电风扇,就这么个风扇,你也准备在上面加一个智能通信接口?我是买电扇呢,还是买智能接口啊?对,智能模块最终会便宜到白菜价,那你等到那时候再鼓捣你的遥控器呗。要不然你就得把这个产品的信息存到遥控器里面,世界上那么多产品……想想就头大,不过对于想垄断家电市场的巨头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3
大脑的认知问题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是要归类的,比如用格力遥控器控制格力空调,这个认知在我们的大脑中就占据一个信息,但如果用别的遥控器遥控格力空调那我们的大脑就要把它们分成两个信息,大脑处理信息的成本升高。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目前在LED行业炒得火热的“智能照明”上。

  虽然没有具体调查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大一部分厂商并不是看到了用户对智能照明有需求,或者通过对智能照明产品的分析觉得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很多厂商只是单纯地认为市场不行了,所以被迫无奈转型做点别的,这也几乎成了LED行业的常态。

  有条件的投个无人驾驶机、工业机器人,顺带着还能问国家要点科技补贴。没条件的弄个智能照明、灯丝灯,看看能不咸鱼翻个身。说到底都是觉得现有的LED照明产品不挣钱。这也不能说就一定不对,可问题是你对“智能照明”了解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所谓“自然唤醒”是目前LED智能照明中被应用得最广泛的一个功能,厂商对其功能大概是这么描述的,“模拟夏天清晨的阳光,通过逐渐增强的亮光让你自然地醒来,从此起床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实际上据目前的科学研究,脑子从睡眠状态转换成完全清醒的状态需要2  – 4个小时。而在这段时间内,有许多因素作用于大脑,那个几分钟内慢慢亮起的灯到底能给予用户什么体验?我想只有天知道。

  同样的,这样的智能照明对起夜情况也没什么卵用,要知道脑子从睡眠状态转换成完全清醒的状态需要2 –  4个小时,所以在你起夜的过程中脑子还是在睡眠状态的,所以要保持这种状态只要灯光不要过于强烈,以至于给你不舒适的感觉基本就没问题,灯是一下亮还是慢慢亮根本无关紧要。甚至,慢慢亮的灯给习惯于稳定的大脑一个变动的环境反倒不利于保持睡眠状态。

  所以,一盏能照亮家里大致空间轮廓的小夜灯足以解决问题。了解了这个以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现在“智能照明”更多的时候像个一头热的剃头挑子。甚至于智能照明宣传的多了以后,会激发起用户购买其他照明产品的欲望(比如那盏便宜的小夜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下许多智能照明的产品并不是为了改善用户体验的,而是为了产品生产商能摆脱产品利润低下的窘境而强加给客户的功能。这样的情况又和苹果的那根数据线有什么分别呢?用户不买账,转而奔向更便宜、使用逻辑也更合理的产品不是很自然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